close

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愛國賊」數量龐大,就潛伏在你我周遭

  二○○五年四月九日上午,北京。數百人聚集在中關村海龍大廈門前的廣場,拿布條、呼口號,「反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抵制日貨」,展開了反日遊行。作者提早抵達現場以便觀察,隨著人數逐漸增加到數千人,情況也開始混亂,當示威群眾抵達日本大使館時,便有人向使館丟石頭、雞蛋和垃圾。

  作者反思這起事件中的各種角色:參加遊行的人,頂著愛國的帽子,攻擊別國的大使館,算不算「愛國賊」?重複播放同一個鏡頭,煽動「反日」或「反華」情緒的媒體,算不算「愛國賊」?接收媒體資訊後,不經思考,盲目痛罵對方國家的憤怒網友,算不算「愛國賊」?甚至,因寫出「太中立」的文章而無法在媒體上刊登後,選擇明哲保身、保持沉默的作者自己,算不算「愛國賊」?

  你是否對這樣的情況感到似曾相識?二○一○年廣州亞運,台灣的跆拳道選手楊淑君因電子襪問題被判失格,頓時群情激憤。我們可以試著回想,在各界的反應中,哪些人有審慎考慮過國家利益,哪些人又只是「愛國賊」?作者以「在華日本人」的第三隻眼,大膽地提出了他對中日敏感話題的觀點,也談論了台灣和美國的境況。「愛國賊」四處蔓延,我們怎能不心生警惕?

  「賣國賊」,這我們耳熟能詳,甚至不用提示,都能想出幾個名字。但「愛國賊」呢?「愛國賊」是「為愛國而賣國的人」,是「愛之,適足以害之」的最佳寫照。「賣國賊」和「愛國賊」的相同點,在於言行的結果,兩者都損害了國家利益;而不同點則在其言行的主觀出發點——是以權謀私還是自以為愛國?當然,「賣國賊」比「愛國賊」更加惡劣,但是在一個正常國家裡,絕大多數的人不是「賣國賊」。與此相比,自以為是個愛國主義者,卻成為實際客觀上的賣國主義者的人——「愛國賊」的數量龐大。

  哪些人可能成為「愛國賊」呢?政客、記者、作家、學者、明星、軍人、運動選手、官員、精英分子、知識分子、一般上班族、基層公務人員,甚至是普通老百姓當中的你和我,都有可能。而且,絕大多數的「愛國賊」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是「愛國賊」。這很麻煩,也是「愛國賊」無形蔓延,卻難以控制的根本原因。

  作者在中國生活了八年,二○○五年在北京的現場觀察「反日遊行」後,開始認真思考何謂「愛國賊」?並在書中大膽地談論了靖國神社、釣魚台之爭、中日兩國人民的「二戰觀」等敏感議題,以及草根民意對國家外交的巨大影響。「愛國賊」和國家利益非但不是遙遠的存在,還和我們切身相關。「愛國」不應該自以為是,更不應該盲目自大。看完本書之後,我們都該捫心自問:「我是『愛國賊』嗎?」

作者簡介

加藤嘉一

  一九八四年生於日本伊豆。二○○三年四月SARS高峰時抵達中國,作為公派留學生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就讀本科,二○一○年獲得碩士學位。

  二○○五月四月親歷北京「反日遊行」後,開始為《南方週末》、《環球時報》等媒體撰寫時事評論,並參加電視時事評論節目(如:央視《新聞1+1》、《環球視線》、《DIALOGUE》等;鳳凰衛視《全球連線》、《鏘鏘三人行》、《時事辯論會》等)、國際交流、跨國談判、擔任同步口譯等社會活動。

  現為北京大學朝鮮半島研究中心研究員、日本慶應義塾大學SFC研究所訪問研究員,同時擔任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Vista看天下》、《北京青年週刊BQ》、《Nikkei Business Online》、《Japan Business Press》等專欄作家。

  出版過《七日談:來自民間的中日對話錄》(合著)、《日本走向何方》(譯著)、《以誰為師:一個日本八○後對中日關係的觀察與思考》(專著)、《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自傳)及《中國,我誤解你了嗎?》(專著)。

  二○一○年十一月獲得「二○一○時代騎士」勳章。不喜歡媒體稱他為「日本韓寒」。個人部落格:kato1984.pixnet.net/blog

目錄

導讀:不容惡棍假借愛國之名
前言:愛國賊和賣國賊同樣可恥

第一部分  大刀向誰的頭上砍去

1,絕對應該討伐的公眾風氣
2,當實用主義披上愛國主義的外衣
3,「移走」的GNP和精英分子
4,大多數北大學子不是「精英」
5,中國學生不應總把出國當作目標
6,「愛國」不是個好東西?
7,「不愛國」的日本人與「愛國」的中國人?
8,不嫌日,不愛國
9,健全的輿論和自律的民眾
10,「抵制法貨」,典型的「愛國賊」
11,超越喜歡或不喜歡
12,「在日華人犯罪」為何總敏感?
13,九一一與美國的愛國主義
14,中日民族情緒高漲媒體有責任
15,為何抵制《功夫熊貓》?
16,《建國大業》的真意
17,強國夢與弱國心

第二部分  誰動了我們的牌坊

18,不要把劉翔英雄化了
19,中國學生為何沒禮貌?
20,日本為何沒有「范跑跑」?
21,《南京!南京!》:「啟蒙」還是「救亡」?
22,《拉貝日記》在日遭禁背後
23,靖國神社是「複雜」的地方
24,中國人該如何面對「靖國問題」?
附一:日本學者評《靖國神社》:空間慢慢變成場所
附二:與《靖國神社》導演李纓對話
附三:「戰爭後遺症」的未來:與李纓、《南京!南京!》導演陸川對話
25,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國內就有爭議
26,日本的神道與神社
27,天皇金婚之際的感言
28,靖國神社供奉的是「愛國賊」?
29,中國讓靖國神社成為焦點?
30,恥感文化與嫌日情緒
31,愛國主義與文化主義
32,從愛國賊到法西斯
33,中國學者憑什麼拒絕日本「右翼」?
34,戰後史屬中國內政不應干涉

第三部分  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

35,愚人節的真新聞
36,日本人眼裡的毛澤東
37,日本外交官的國家利益觀
38,走向「輿論決定外交」的時代
39,奧運拉近中日民間情感?
40,體制是完善而非埋怨
41,內政的衝突與外交的作用
42,日韓竹島爭端對尖閣諸島之爭的啟示
43,韓國人對日本的反感根深柢固
44,歷史「認識」問題,需要「雙向」的努力
45,中國人必須理解日本人「二戰觀」的兩難
46,在處理歷史問題上,日本為何與德國有區別?
47,日本人不認為二戰敗給了中國
48,日本新政權的國際主義
49,愛國,先走出國門

後記:我眼中的台灣與台灣人

 

導讀

不容惡棍假借愛國之名
  
  許多人都知道「愛國是惡棍最後的避難所」這句名言。

  這句名言的原句為“Patriotism is the last refuge of a scoundrel.”,它點出十八世紀英國文豪薩繆爾.約翰森(Samuel Johnson,1709 ~ 1784),收在他祕書鮑斯威爾(James Boswell)所寫的《約翰森傳》裡。它的意思是說,在每個社會都有一種惡棍,打著「愛國」的招牌在圖自己之利。羅蘭夫人以前說:「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現在這句話已可改為「愛國、愛國,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了。

  今天的世界雖號稱全球化,已世界如村。但人們也都知道當今的世界其實正加速走在倒退的路上,美國以愛國為名,可以恣意的對別的國家發動侵略戰爭;也可以藉著它壟斷全球媒體和意見的權力而任意挑撥別國內政,當最大最強的國家都永遠不厭倦的在玩著愛國者的遊戲,難怪其他每個國家都在如法炮製的「愛國」了。就以台灣為例,我們的「愛台灣」口號叫得震天價響,不知道出了多少「愛台灣的惡棍」;而在中國大陸則有一堆「憤青」,隨便就把「愛國」變成一種道德民粹主義,而在俄國、中亞、南亞、阿拉伯世界或非洲,「愛國」這個口號下甚至掩護著部落族群的相殺,「愛國」已成了當代最大的民粹主義,已出了無數「愛國惡棍」,在本書裡稱之為「愛國賊」。

  每個國家都有「賣國賊」,但「賣國賊」很容易辨識,他們也很容易遭到譴責與懲罰,因此「賣國賊」雖然可惡,但其賣國的效果其實並沒有那麼大,但「愛國賊」則不然。

  「愛國賊」以愛國為名,無論它是內神通外鬼,或是訴諸政治正確的民粹主義,但「愛國無罪」的詭辯下,它嚴重傷害到國家人民利益,它真正可惡之處乃是它變亂了是非,混淆了人民的認知,其遺害會更長更久。今天美國的愛國反恐,當年納粹及法西斯的愛國團結,它們都犯了大罪,而罪的淵藪即是禍延好多代的思想毒害。

  「愛國賊」由於頂著愛國這種民粹的道德光環,因而有更大的「自鳴正義」的成分,他們在手段上遂更不收歛,也正容易殘酷失控,愛國法西斯民粹主義之所以可怕,即在於此。

  本書的作者為日本留學北大的畢業生加藤嘉一,近年來中國發生許多起中國憤怒青年反日、反法等事件,由於躬逢其會,他有許多第一線的觀察,自是極具價值。他談到中國大陸許多商人、明星,明明已入籍第三國,但為了賺錢而假扮一副愛國的嘴臉,他認為中國人經常把愛國主義變成一種牟求現實利益的實用主義,這是愛國主義的浮濫化和廉價化,也是一種機會主義化,他的這部分觀點極有知識上的高度。近代中國從來沒有清楚的思考過「國家建造」的問題,許多問題都稀里糊塗的混著過日子,它也造成了中國人在愛國問題上觀念極為混淆。中國人,人人嘴上說愛國,但人人皆想著拿外國綠卡及入籍,這是思想與行為的錯亂。

  最近我應邀到香港開了一個中國軟實力的研討會,在會上我即表示,近代中國從未好好的思考過國家建造的課題。因此,近代許多概念在中國人社會裡都是魯迅的「拿來主義」,不清不楚的拿來用而已。中國人崇洋媚外成風,國家意識低落,國家認同也相對偏低,這也造成了大國干涉中國內部事務的極為容易。中國目前在經濟上已世界第二,但卻國家認同低落。因此我認為,在可見的未來,中國應該在國家建造上,重新打造規模和建造新的認知標準。沒有清楚的國家認同,產生不了足夠的精神內聚力,這個國家的路是走不久的。

  現在雖然號稱全球化,但人們也知道國家間的顛覆滲透其實是有增無減。杭士基(Noam Chomsky)即指出,美國最擅於在別的國家尋找「有價值的受害人」(worthy victims),如果有受害者符合它的利益,它即大力宣傳、捧為英雄,俾達到干涉別國事務之目的。這種惡意的干涉主義只會使得被干涉者更加憤怒,這乃是當今世界上這種「干涉—反干涉」的鬥爭日益激烈的原因。當代義大利思想家波比歐(Norberto Bobbio),遂在《讚美溫柔》一書中指出:世界上的確有進步、落伍之分,但若進步者以其進步性歧視或侵略落伍者,那麼進步與落伍就亂了套,進步也變成了更大的落伍。因此他認為世界要和平、和諧相處,首要之務乃是改變國際互動之道,因而他倡導一種非干涉的、互助的世界觀,進步國家要主動幫助落伍國家,使這些國家樂於追求進步。近年來,美國學者奈伊(Joseph Nye)提倡「軟實力」論。法國思想家托多洛夫(Tzvetan Todorov)即認為「軟實力」仍是一種以支配為核心的權力觀,因而他認為「寧靜權力」(tranquil power)才更重要,即是一種與人為善、助人為善的權力觀。要讓世界上有些國家的人不會因為被別的國家的干涉而憤怒,一定要從權力的相互對待重新做起。

  世界上有許多「愛國賊」,有了大國的「愛國賊」,就會有中等國家的「愛國賊」,最後是每個小國也都「愛國賊」當道,因此談「愛國賊」問題,可能還得落實到國際秩序這個核心環節。一個沒有以愛國為名的惡棍,才是世界應有的方向!

南方朔

前言

愛國賊和賣國賊同樣可恥

  「賣國賊」一詞大家聽得應該很熟悉,並不陌生。大部分中國人一提到汪精衛就想到「賣國賊」,還有一些所謂「間諜」,就是把祖國的國家機密出賣給另外一個國家,並獲取金錢或其他利益的人,有些間諜還以權謀私,無疑也屬於「賣國賊」。有些中國人還把李鴻章(面對中日甲午戰爭後的《馬關條約》、被日方談判負責人伊藤博文要求賠償、割讓台灣)視為「賣國賊」,雖然,國內外不少人士認為李鴻章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者。總之,對於「賣國賊」的解釋可以有爭論、沒有一個定論,但最簡潔的定義應該是「為賣國而賣國的人」叫做「賣國賊」,換句話說是「主觀上的賣國主義者」。我個人認為,李鴻章是否是「賣國賊」,不能輕易下結論,至少需要討論。他的行為從某個角度客觀看,毋庸置疑是「賣國行為」,但他的初衷是什麼?他面臨甲午戰爭後的條約談判的目的,是基於以權謀私賣國嗎?如果不是李鴻章,其他的談判高手,中國就能避免當年的可恥後果,台灣始終屬於自己的嗎?唯一真理是,對於歷史,不能說「如果」。

  「愛國賊」一詞,我相信,大多數人略感陌生。我試圖在這裡給一個明確的解讀。

  「愛國賊」是「為愛國而賣國的人」,換句話說,是「客觀上的賣國主義者」。「賣國賊」和「愛國賊」的相同點是其言行的實際結果——損害國家利益;而不同點則是其言行的主觀出發點——賣國還是愛國?理所當然,「賣國賊」比「愛國賊」更加惡劣,畢竟是主動企圖出賣祖國、背叛祖國的同胞,其惡劣是較高限度的,必須承擔最高限度的懲罰。但不管賣國賊的行徑有多麼惡劣,它是少數。這是事實。在一個國家裡面,絕大多數人不是「賣國賊」。與此相比,根據我的觀點,站在歷史的高度、現實的深度以及未來的長遠角度來看,自以為是個愛國主義者,卻成為實際客觀上的賣國主義者的人——「愛國賊」的數量不少,規模不小。這是事實。比如說,大家很熟悉的、為表示愛國而提出的重要口號武器——「愛國無罪」,可能造成「愛國賊」後果的非主觀目的的客觀蔓延。

  愛國也好,賣國也罷,談論「賊」的問題,首先要盡可能弄清一個概念——國家利益。因為,賣國賊也好,愛國賊也罷,他們出賣的或者損害的是所謂「國家利益」。到底什麼是國家利益?它至少是廣泛而深刻的概念,沒有一個定論,是動態中的、變化中的、發展中的概念。盡可能簡潔、細心解讀國家利益,有利於我們討論愛國賊是什麼,賣國賊又是什麼。根據利益的領域而言,有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外交利益、軍事利益、文化利益等;根據利益的主體而言,有政府利益、政黨利益、軍方利益、企業利益、社會利益、個人利益等;根據利益的程度而言,有核心利益、絕對利益、重要利益、次要利益、相對利益、局部利益、普通利益等;根據利益的性質而言,有直接利益、間接利益、形象利益、尊嚴利益等。總之,國家利益絕不是一概而論的,而是「可讀性」很強的概念。那麼,「賊」們出賣的利益也是多樣化的,絕不是一個方面的利益。

  大家弄清愛國賊和賣國賊的區別了嗎?我相信,任何國家都有過,有著或者會有那些「賊」。在這裡,我簡單梳理一下:「賊」到底是什麼玩意兒?光從詞典上的定義看,「賊」也有幾種意味——偷東西的人;對人民有危害的人;邪的、不正派的人等。據我解讀,不管是主觀上的初衷還是客觀上的結果,「賊」言行上至少有著三種特徵——欺騙性、邪惡性、破壞性。

  接下來,我集中討論一下本書的主題——愛國賊。關於可能出現「愛國賊」行為的角色,應該說是「五花八門」:政客、記者、作家、學者、明星、藝人、軍人、運動員、官員、精英分子、知識分子、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退休人員、企事業單位從業者、政府機構從業者、普通老百姓、甚至乞丐,都有可能成為「愛國賊」,而且,絕大多數的「愛國賊」,根本沒有意識到或不知道自己是個「愛國賊」。這點很關鍵,也確實很麻煩,是「愛國賊」氾濫、蔓延,卻難以控制的根本原因。這是我的基本論點。

  請大家聽聽一個故事。那場親歷正是讓我人生中第一次思考到底什麼是「愛國賊」。

  二○○五年四月九日上午八點,北京中關村海龍大廈。大概幾百人集中在大廈門口前的廣場,拿著橫幅,喊著口號:「反對日本入常」、「反對右翼教科書,竄改歷史」;「打倒日本軍國主義」、「反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抵制日貨!」等。就這樣,被政府稱為「涉日遊行」,民間稱為「反日遊行」的事件爆發了。此前,日本駐華使館已經得到了這一消息,並提前幾天在官方網站公布,向駐華日本人勸告「注意安全」。我瞭解此事比使館更早,當天早上北大校園也充滿著「抗日氣氛」,團委的老師和學生們輪流值班,二十四小時監控,刪除在北大BBS裡過激言論。那段時期,我在北京明顯感覺到中國媒體加強批評日本的報導,比如說,針對日本某些企業支持所謂「右翼教科書」的編輯、出版的指責等,導致中國人對日本的情緒逐漸惡化。再加上,二○○五年是日本正在試圖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重要時刻,美國和日本通過「二加二」政策,也正在加強對台灣的影響等,所以中日政治、外交關係本身處於微妙而敏感的時期。反日遊行是在這樣的形勢下發生的,不是突然性的,而是累積下來的種種「不安要素」爆發出來的結果。我當時擔任北京大學日本留學生會的會長,有責任維護日本學生的「人身安全」,就盡可能與日本駐華使館的官員溝通資訊,向在北大留學的兩百多個日本留學生傳達有關遊行的消息,呼籲他們「請各位當天千萬不要去現場」。而我本人卻把它當作觀察、分析中國人有關情緒的難得機會,就想親身體驗這一系列過程,早上七點半,我提前到達了現場。

  在現場碰到了幾個熟悉的日本駐華記者,他們對抗議者進行採訪。據我觀察,在現場有三種角色:活動組織者、活動參與者以及公安人員。剛開始,三者配合得很好,五到七個組織者和公安之間保持溝通,引導示威遊行隊伍。隊伍從海龍開始,往西走,到了蘇州街向北,中途攻擊了位於蘇州街路東的日本餐廳「吉野家」。隊伍過海淀橋,沿著北大走。我跟著隊伍。在北大西南門,許多北大學生從宿舍裡頭大聲喊、拍手、支持遊行:「中國加油!」「愛國無罪!」「打倒日本!」在北大西側門,突然間,一輛日產小轎車被抗議者包圍,示威者敲打車窗、車燈,試圖打碎窗鎖。裡面有一位三十歲左右的中國女性顯得相當害怕。此時警察終於開始行動,阻止抗議者不良行為。過了一會兒,這位女士終於「解放」,往北大校園方向逃走了。此次突發包圍事件導致抗議者與警察之間發生了衝突,一批人為了釋放自己的情緒和不滿,開始紛紛大聲喊:「日本大使館,去日本大使館吧!」緊接著,遊行隊伍開始向二十多公里外,位於建國門日壇路的日本大使館行進。我依然跟著,並與日本駐華使館領事部的部長緊密保持聯繫,傳達現場動態,面對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大使館的人員著急起來。遊行隊伍越往大使館行走,其規模越擴大,從剛開始的幾百人擴大到幾千人,從剛開始的大學生為主擴大到各種人員,呼喊口號也從剛開始的普通話為主發展到各種各樣的地方方言。示威遊行隊伍終於到達日本大使館,就開始出現了向使館建築投石頭、雞蛋、垃圾等行為,有的還去日本餐廳,形勢變得越來越亂。期間,現場的警察並沒有阻止一些人的不良行為,只是旁觀著,示威者給出的理由是「愛國無罪」……一週後的四月十六日上午,反日遊行在上海發生,規模達到了十萬人,日本駐上海領事館徹底被圍堵,同樣遭到這樣那樣的攻擊,有的還燒了日本國旗。示威者給出的理由還是「愛國無罪」……

  日本駐京記者把這一系列的過程都拍攝下來,並在接下來的幾天內,不斷重播有些人打砸日本使館和日本餐廳的鏡頭。日本社會一下變成「反華」社會,老百姓產生了「中國人不文明」、「中華民族不像話」等感覺。日本媒體除了NHK電視台之外,都是私營的,所以從商業角度出發,把那些反日行為全方位地利用起來,刺激日本人的民族情緒。攻擊日本使館的「反日中國人」充滿「民族主義」,看到那些鏡頭的「反華日本人」也充滿「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體現的,無非就是作用和反作用之間的惡性循環。那段時間,中國的一些網站也充滿反日情緒,廣大的「網友」也用赤裸裸的語言痛罵了「日本」,有的說:「中國政府千萬不要道歉,責任都在日方,他媽的日本人就是不反省歷史,小泉純一郎不是人,是罪犯!」日本的一些網站同樣如此,所謂「網路右翼」徹底把中國看作「不正常的國家」,說「反日遊行是共產黨引導的,是一次國家犯罪」,有的把中國人看作「流氓」,說「共產主義的孩子就是那樣,不懂得規則,真丟臉」。

  後來,日本政府正式表示,「中國政府對此不表示歉意,日本政府感到遺憾」;日本各界人士表示,「中國民眾打砸大使館違反國際法,中國政府必須道歉」。當時的中國政府外交部長李肇星舉行緊急會議,號召「大家不要搞示威遊行,冷靜下來」,同時把諸位日本問題專家、前外交官等,派遣到全國各地高校,傳達「大家不要搞什麼反日遊行,必須冷靜下來」,並強調中日關係的重要性。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形勢的好轉,在大眾的範圍內,一度出現的中國人反日情緒和日本人的反華情緒逐漸降溫。在有識之士的範圍內,那段時間在中國全國各地發生的「反日遊行」,成為了研究中日關係、民族主義、國民感情、歷史認識問題等的「實例」。我也參加了許多有關會議,與中日有關人士探討了兩國如何從中吸取教訓,以免將來犯同樣的錯誤。

  作為反日遊行的親身目睹者,我基於一種衝動和一點使命感,特別想在日本媒體圍繞「中日如何從反日遊行吸取教訓?」的角度,寫一篇文章。一些媒體完全站在商業角度,對我這個全程目睹者表示了興趣,並與我緊密保持溝通。我寫出來了,主要的論點是「中國和日本必須認識到體制差異造成的相互誤解,妥當處理歷史認識問題,警惕排他性民族主義,為營造良性的國民感情氛圍,兩國的政府、媒體、民眾必須冷靜下來,千萬不能因此次事件影響中日關係的大局」。結果是被告知「這篇稿子不能發」。我問:「為什麼?」編輯說:「這篇稿子太中立,沒有突出點,不夠刺激,不深入人心」。我因不解而問道:「這句話怎麼講呢?難道我的文章觀點不鮮明嗎?」回答是「不是,只是在目前反華的輿論導向下,你不能說與它完全相反的,至少要好好批評中國,要隨大流,如果我們登了你的文章,不僅是你,我們也要被輿論排斥了,難道你願意這樣嗎?」

  圍繞上述反日遊行的故事,大家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中日兩方面的「行為主體」——示威組織者、示威參與者、湊熱鬧的學生和其他市民、警察、日本駐京記者、網友、政府官員、使館人員、專家、記者、編輯等等,還有我。這些角色在此次遊行引起的中國和日本民族主義衝突的軒然大波中,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呢?

  民族主義本身沒有好壞,只是區分為健全的和不健全的。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也密不可分。對中國人來說,愛國主義也許是民族主義的「前身」。對日本人來說,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之間的界限或許更加模糊,日本的確是單一性的民族國家,日本人要警惕的,更多是「國家」在民間和市民社會面前,擁有過多權力的「國家主義」(在日本二戰期間導致軍國主義的前身,無非就是國家主義)。

  我想問大家:請問,你愛國嗎?如果是,那以什麼樣的方式去表達對祖國的愛呢?「愛」應該說是對人、國家、社會等對象發自內心,有深摯的感情。我認為,愛國主義要講究方式和策略,一旦弄錯了這些,你就有可能無意間、突然間變成賣國者——愛國賊了。無論你是行動派還是沈默派,都有可能成為愛國賊。

  當時組織或參加那次遊行的人,清一色喊著「愛國無罪」。喊著「愛國無罪」的口號打砸別國使館的人,是否屬於「愛國賊」呢?我認為「是」。

  無論是中國的還是日本的,基於商業考慮,過多重複報導同一個鏡頭,向民眾灌輸充滿虛擬性的「反日」或「反華」的媒體從業者,是否屬於愛國賊?我認為「是」。

  看到媒體報導後,不經任何思考,盲目自大地痛罵對方國家,提倡斷絕與對方交流的,憤怒中的網友,是否屬於愛國賊?我認為「是」。

  明顯感覺到本國與對方國之間排他性民族主義的衝突,也天天看到相關媒體報導,但卻不把它們當回事,以為與自己無關,假裝不知道,顯得無所事事,只是保持沉默的民眾,是否屬於愛國賊?我認為「是」。

  後來到全國各地向民眾傳達中日關係的重要性,提倡冷靜和理性的官員、學者等,是否屬於愛國賊?我認為「不是」。

  後來組織座談會,分析反日遊行發生的成因,謀求從中吸取教訓的大學生們,是否屬於愛國賊?我認為「不是」。

  無論是中國的還是日本的,把當時在北京發生的情況真實而不歪曲地報導出去的媒體記者們,是否屬於愛國賊?我認為「不是」。

  而我呢?我自認為是愛國主義者。當時即使是因為衝動和使命感,違背使館的命令,到遊行現場親自目睹了那場難得的情景,隨後想方設法試圖寫文章,向兩國情緒化了的民族主義者們呼籲理性和務實。但後來由於遭到編輯的拒絕,始終沒能發表文章,我感到自己無能為力。也害怕隨後遭到右翼分子等的指責和批評,擔心自己的身分和立場,就開始「明哲保身」了,再也不找別的途徑,保持沉默,就跟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放棄了自己初衷的加藤嘉一,是否屬於愛國賊?我認為「是」。

  在反日遊行發生前後幾個月的中日關係,簡直可以說是「被政治關係犧牲的文化關係」。當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的,尤其學習日語的中國學生,和正在那些高校學習漢語的日本留學生,比以往更加積極舉辦「日語角」、「中日文化交流活動」、「日本文化節」等活動。但由於反日情緒的蔓延氾濫,絕大多數活動只好被延期或取消,但他們依然不放鬆籌備機制,堅持把活動落到實處。另外,我教日語的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因學習日語被其他所謂「憤青」攻擊,被罵成「賣國賊」,有些學生問我:「加藤老師,我學日語是不是不好的?周圍同學都不接受我學日語,我應該怎麼辦?」在那樣嚴峻的輿論環境下,依然有這麼一批勇敢的「八○後」和「九○後」群體,不管外界發生什麼,做好該做的,以便為將來自身發展和祖國的長治久安發揮作用。在我看來,他們才是真正的愛國者,而痛罵把這些說成是賣國賊、自以為是愛國主義者的人,才是「愛國賊」。

  在反日遊行發生前後,在華日本企業以及在日本關心中日貿易的經濟界人士,始終關心中日關係的健康發展,並對此表示擔憂。畢竟,反日遊行的發生不是單獨性質的,而是與小泉純一郎反覆參拜靖國神社、教科書事件、日本「入常」問題、中國轉型中的社會氛圍、容易偏激的民族情緒等息息相關。而對於在成長中的中國市場實實在在做生意的企業家來說,反日遊行的發生絕對是不歡迎的,他們需要中國穩定的政治環境、健康的對日情緒。當時流行的詞有「政冷經熱」,那些超過兩萬家的在華日企看到中日國民感情逐漸惡化的現象後,也堅持做好自己的任務,他們雇用著一千萬以上的中國員工,他們向日本政界施加壓力,呼籲重視、改善中日政治關係。這些人士無疑是名副其實的愛國主義者,他們涉及到跨國社會更多方面。那麼,那些喊著「抵制日貨」,攻擊日本在華企業,也間接打擊著在華日本企業裡有著工作崗位的一千萬以上中國員工的人,才是「愛國賊」。

  「愛國」不應該自以為是,更不應該盲目自大。「愛國」要求人們理性思考哪些方法與策略可取、有效和長久。國家利益是客觀存在的,但一個人的言行符不符合國家利益(尤其是國家形象和尊嚴),能否推進國家利益,只能靠人們主觀去思考、判斷。「愛國」才變得更為豐富多彩。

  請大家好好想一下:你有沒有曾經扮演過「愛國賊」?如果是,就請好好反省一下。我相信,在一個正常國家裡,賣國賊不可能很多,也不會氾濫,但愛國賊卻有可能不少,甚至會蔓延。

  最典型的例子應該是日本二戰前的社會輿論,軍國主義者出於所謂「愛國」,把國家弄到無路可退的侵略戰爭之路上;政府文官害怕被軍人攻擊,不阻止軍國主義者的「暴走」;媒體幾乎失去了應有的監督功能,盡可能不報導反對軍國主義者的聲音;至於國民,就是徹底變成了「沉默的大多數」,盲目服從軍人的統治。這些人在我看來都是「愛國賊」,結果可想而知。最終,日本陷入了戰敗,人類歷史上首次遭到了原子彈的轟炸,國土變成了一片廢墟。這無疑是愛國賊氾濫的後果。這些情況曾經在其他國家發生過嗎?將在其他國家發生嗎?我認為,一切都有可能。

  愛國賊是這樣性質的一種魔鬼。

  因此,在資訊化和全球化日益深化而容易造成排他、狹隘、極端的民族主義重新崛起的二十一世紀初期,我們有必要深刻認識、認真思考:愛國賊的無形蔓延,比賣國賊的有形氾濫,更有可能,更為危險。

加藤嘉一
二○一○年五月二十七日初稿,寫於北京景山萬春亭日落時分
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修改,寫於南京至上海的高鐵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132562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1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2020年1月30日14點,一場尤其引發上海市民高度關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聞發布會正在舉行。 著名病毒學家、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86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作為專家應邀出席。 ... 聞玉梅院士近照 有記者提問:我們非常關心疫情拐點,拐點在哪裡?拐點的標誌是什麼? 聞玉梅從容不迫地表示,大多數流行病學專家、病毒學專家、臨床學專家都認為疫情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傳染病可把某一個國家的人打倒,它總是有一個過程或者有一個恢復期。拐點標誌有兩個:一是疑似感染下降,二是發病下降。下降時間快慢既取決於我們群體的免疫力,也取決於我們如何採取哪些有效干預措施,如果措施得當,就可以促進這個拐點早日出現。 大概最多還有20天到一個月,我們就會看到拐點。 聞玉梅的回答讓與會者再次領略了非同一般的「院士風采」。 梅花香自苦寒來 走進聞玉梅教授的辦公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油畫家聞立鵬先生的一幅作品,畫面上是一株傲雪怒放的紅梅。「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正是聞玉梅教授一生為學、為師、為人的真實寫照。看到這幅畫,聞教授禁不住談起自己的家世,將自己的為學之路娓娓道出。 聞玉梅出生在湖北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醫學世家中。1956年6月,正當聞玉梅即將以優異成績於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之際,年僅56歲的母親去世了。聞玉梅忍住悲痛參加了全國首次「副博士研究生」招考,以優異的成績成為上海第二醫學院余賀教授的研究生。1957年,受政治運動的影響,聞玉梅不得已放棄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回到上醫做助教、下鄉。直到1960年,她才作為上醫基礎部重點師資獲重點培養,並正式拜林飛卿教授為師。3年後,林飛卿教授把她推薦給了北京協和醫大一級教授、中科院院士謝少文,繼續學習。 1980年4月,聞玉梅獲得世界衛生組織資助,首次踏出國門,到英國倫敦大學進修。聞玉梅說:「那次,我簡直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她如饑似渴地拚命學習,短短3個月,她就發表了一篇論文。1981年10月,聞玉梅已是上醫微生物學教研室主任。但當時卻有一個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學習一年的絕好機會。為難之下,當時已是77歲高齡的林飛卿教授再度出山:「你走吧,我替你再做一年主任。出去,你一定會學到很多東西回來,我相信你。」牢記恩師的囑託,聞玉梅異常珍惜這個機會,她拼了命夜以繼日地學習。那時她已經40多歲,記憶力大不如前,但還是憑著超人的毅力,考試照樣名列前茅。 1985年經衛生部批準,建設上海第一醫學院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聞玉梅在此長期從事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發現了我國B型肝炎病毒的多種變異株,推動研製B肝表面抗原抗體複合物型治療性疫苗,被認為是治療性B肝疫苗的開拓者之一。1999年她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對抗SARS的排頭女將 2003年初,「SARS」在中國大地肆虐。 中國工程院院土鍾南山、聞玉梅聯名向中國工程院「緊急建議」:加強對「近距離接觸者」的保護,利用我國已分離到的毒株,迅速研製「滅活SARS病毒免疫預防滴鼻劑」。 ... 聞玉梅和她的團隊。 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就此拉開帷幕。但這場戰鬥不僅要與SARS病毒直接打交道,且一切實驗必須在P3實驗室進行。上海現有的P3實驗室已然供不應求,怎麼辦?聞玉梅當機立斷,帶著她的學生瞿滌教授毅然決然踏上赴廣州之路。 那段時間,聞玉梅負責制訂研究方案、實驗計劃、操作規程,每天都要指導培訓科技人員如何工作,設備、試劑如何調配等。她的工作是大量的、繁瑣的,也是最重要的。為了保證聞玉梅的安全,大家勸她不要進入P3實驗室。可聞玉梅堅決不肯:「這是SARS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我怎能不看!」她和其他人一樣,常常需要里三層外三層地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著幾乎讓人窒息的特殊口罩和防護鏡,冒著高病毒危險,不止一次地進入實驗室,觀察病毒引起的細胞病變及過程。 在廣州期間,只要進入實驗室,聞玉梅和瞿滌他們每天接觸的活病毒數是難以想像的,最多時每毫升高達1億個,這個數量在平時,通常也就是100萬至1000萬。在每天實驗室工作長達8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工作人員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每個動作都要事先想好,要非常規範,既要防護自己不被污染,也要注意物品不被污染。而工作帶來的勞累,不僅僅是負壓等造成的身體不適,也不只是工作量繁重,而是操作程序極為繁瑣:外面只要5分鐘的事,裡面要1個小時才能搞定! ... 聞玉梅和她的團隊。 瞿滌教授回憶,在P3實驗室工作的那些日夜,聞老師始終在她的身邊。有時為了做實驗,大家的午飯和晚飯都會拖延兩三個小時。「可不管多晚,即便聞老師不必每次都身先士卒,也都會每餐都待大家消毒、沐浴完畢後一起吃飯。」這件事雖小,但給瞿滌留下的印象卻很深。 經過19個日夜的苦戰、巧戰,聞玉梅、瞿滌和同事們終於在P3實驗室培養出了可供病毒繁殖的細胞64大瓶,完成了3批病毒培養,最終獲得2000毫升的高效價病毒液。經滅活後證實病毒已無感染性,同時仍保持與恢復期病人血清反應的良好抗原性。聞玉梅的科研攻關初步證實,滅活病毒有干擾和阻斷活病毒入侵細胞的作用。 寄語武漢6個字:科學、參與、信任! 1月28日,正當全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進入關鍵時刻,聞玉梅院士和湯釗猷院士、邱蔚六院士、戴戎院士、葛均波院士、金力院士、寧光院士、張志願院士、陳國強院士、樊嘉院士、黃荷鳳院士、馬蘭院士等12位院士聯名向市民發出倡議書,共同向全社會呼籲:科學認知新發傳染病,配合排查、及時就醫、做好防護。 網際網路上時刻出現關於疫情的信息與各種提醒,其中摻雜著不少謠言,很多老百姓無從分辨,從而引發恐慌。 聞玉梅說,現在必須給大家焦慮的情緒降降溫了,在疫情的關鍵階段,大家要冷靜,要穩住,要相信我們一定會成功的。我還是那句話,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種傳染病把一個國家的人打倒。大家要相信歷史、相信規律。 她同時指出,非典為這次疫情的控制提供了很多的經驗,比如在隔離以及治療方面等。現在的診斷速度和治療手段比當時都大大提高了,我們也很希望這次的疫苗可以加速。病毒聽上去很可怕,但它也有兩面性,可以說是亦敵亦友。我們可以利用病毒做成疫苗,有些製品也可以通過基因工程以病毒來表達。我今年開了一門網絡課,就是講「病毒的利與害」。 她還對記者說,面對一種新的病毒,防控是一方面,科研是另一方面,這兩者缺一不可。防控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但我認為科研是防控疫情的重要基礎。據悉,在聞玉梅院士指導下,上海首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毒株,已於2月7日分離成功。這是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新型冠狀病毒攻關團隊密切配合、接力攻關的成果,將助力新冠病毒的致病機理研究和疫苗、藥物研發。聞玉梅院士表示,分離出病毒株,可實時對病毒變異進行監測,開展藥物篩選及抗體中和試驗,但從找到抗體到真正應用到病人身上還需要一些時間,我相信這個過程不會很長。 她寄語武漢6個字:科學、參與、信任! (原載於2020年2月《支部生活·前沿》,攝影:孫國根) 用人文化的視角介紹中外科技的歷史,展示科技領域的前沿動態和深度思考,以及發展趨勢,為科技工作者和關注科技的公眾打造一個純凈的心靈家園。本微信號轉載的文章觀點僅代表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微信號觀點。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標註來源作者,倡導公益,只為分享價值,與商業利益無關,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科壇春秋精選已經入駐今日頭條,為防失聯,請同時關注。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0MjPA7L.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0706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太平洋SOGO附近及肩直髮學生染髮推薦髮廊綠園道附近氧氣瀏海推薦髮廊學生染髮推薦髮廊台灣大道附近中長髮造型推薦髮廊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南屯耳圈染髮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南屯剪髮推薦推薦染髮髮廊 烏日能修飾臉型的瀏海髮型推薦染髮店 復古捲台中燙髮推薦和平隨性捲短短髮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潭子霸氣十足的寸頭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台中在地推薦染髮技術很好的髮廊東勢剪壞頭髮修復推薦染髮店 和平韓系明星髮型風格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2020流行好整理卷髮台中燙髮推薦東勢髮根蓬鬆燙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神岡短龐克髮型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台中Dcard燙髮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都買這款 的頭像
    都買這款

    其實很多人都買這款

    都買這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